《子夏易传》在线阅读,《子夏易传》春秋·卜子夏全集校注
【易部】周易梅花

《子夏易传》在线阅读,《子夏易传》春秋·卜子夏全集校注

国学中医网—若想心如明镜,必当饱读诗书。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自学书籍下载 国学文化、国学古籍讲座、中医书籍、中医文化、中医书籍资料集合。 国学经典书籍推荐书目大全集下载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全文,更多内容,注册本站会员或者直接付费下载txt学习完整版更方便哦 (手机下载用户选择浏览器打开–登录账号或直接购买—下载电子书既可阅读) 《子夏易传》在线阅读,《子夏易传》春秋·卜子夏全集校注 子夏易传 序 《子夏易传》一为二卷,一为十一卷。旧本题卜子夏(前507一?)撰。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末晋国温(今河南温县)人,孔子学生,为莒父宰。孔子死后,到魏国讲学,主张国君要学习《春秋》,吸取历史教训,宣扬“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等观点’,李克、呈起都是其弟子,魏文侯也尊以为师,相传《诗》、《春秋》等儒家经典就是由他传授下来的。学术界历来主张,此书为后人伪撰,而托附于子夏名下,《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其伪中生伪,至一至再而未已者,亦莫若是书”。《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二卷本,其实是魏晋间大兴《易》学之风时为当时人所伪撰而流布于世。据《唐会要》载“开元七年诏”,当时因《子夏易传》无传习者,遂令儒官详定,刘知已认为,此书不见于《汉书·艺文志》,至梁阮孝绪《七录》始有著录,作六卷,或云韩婴作,或云丁宽作,而至为,可疑。司马贞认为,刘向《七略》有《子夏易传》,但其书久佚,晋荀勖《中经簿》有《子夏易传》四卷,或云丁宽,是其已怀疑非子夏所撰。因此,唐玄宗采纳了刘、司马氏的建议,而停止向学校颁行。代宗以年,此本亡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有辑佚本。今所传十一卷本,始为晁说之《传易堂记》所著录,其称“今称《子夏传》者,乃唐张弧之《易》。据此,则今本应是张弧伪撰。弧为唐末人,曾官大理寺评事。其书以王弼《周易注》为底本而说以义理,所说义理,大致上以儒家“王道”的社会政治思想与《周易》经文相附会。迨朱彝尊作《经义考》,证以陆德明《经典释文》、李鼎祚《周易集解》及王应麟《困学纪闻》所引诸条目,则于今本全无,知张弧伪撰之书又遭后人增削伪纂,并又多衍出一卷,为十一卷。因此,今本《于夏易传》不但不是子夏所撰,亦并非完全为张弧所撰,云其出自众家之手,可谓不诬。二本虽为伪造,但其内容却有—定的参考价值,孕含了较多汉唐时期的《易》学思想,《四库全书总目》云“案说《易》之家,最古者莫若是书”,故其对研究、探讨《周易》古义,二本参稽,仍为它书所不可替代。二卷本除为马国翰所辑外,《汉学堂丛书·经解·逸书考》中亦有考辑。今本则有《四库全书》本,《通志堂经解》本及《学津讨原》本等。 易傳提要 臣等謹案子夏易傳十一卷,舊本題卜子夏撰。案説,易之家最古者莫若是書,其偽中生偽、至一至再而未已者,亦莫若是書。唐會要載開元七年詔:子夏易傳,近無習者,令儒官詳定。劉知幾議曰:漢志,易有十三家,而無子夏作傳者。至梁阮氏七錄始有子夏易六卷,或云韓嬰作,或云丁寛作。然據漢書韓易十二篇丁易八篇求其符合,事殊隳刺,必欲行用,深以為疑。司馬貞議亦曰:按劉向七畧有子夏易傳,但此書不行已久,今所存多失真本。荀朂中經簿云子夏傳四卷,或云丁寛,是先逹疑非子夏矣。又隋書經籍志云子夏傳殘缺,梁六卷,今二卷,知其書錯謬多矣。又王儉七志引劉向七畧云:易傳子夏韓氏嬰也,今題不稱韓氏而載薛虞記.其質麤畧,旨趣非逺,無益後學云云。是唐已前所謂子夏傳已為偽本,晁説之傳易堂記又稱今號為子夏傳者乃唐張弧之易案唐張弧為大理寺評事有素履子别著録,是唐時又一偽本並行。故宋國史志以假託子夏易傳與真子夏易傳兩列其目,而崇文總目亦稱此書篇第畧依王氏,決非卜子夏之文也。朱彝尊經義考證以陸徳明經典釋文、李鼎祚周易集解、王應麟困學記聞所引皆今本所無,徳明鼎祚猶曰在張弧以前,應麟乃南宋末人,何以當日所見與今本乂異。然則今本又出偽託,不但非子夏書亦並非張弧書矣。流傳既久,姑存以備一家云爾。 乾隆四十五年二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總校官臣陸費墀。 周易上经 卷一 周易上經乾傳苐一 卷一 周易上經乾傳苐一 ? 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貞。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綂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乾始降氣者也。始而通,終而濟,保其正也,故綂萬物而無外。夫天者,位也、質也。乾者,人也、精神也,有其人然後定其位,精神通明然後綂其質,故能雲行雨施、生類繼續。大明終始而分其六位,乘其隱見而得其變化,故得生成而性命正矣。是以聖人之當位也,保合於乾元太和之道乃利而終正也。故能首出庶物萬國保其安也。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健而不息,天之運也。自强而成,德者君子之事也。 初九,潛龍勿用。象曰:陽在下也。 陽氣始生,潛而未形,雖德龍德,與衆無以異也。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象曰:德施普也。 陽氣生物始見於田也,稼者可以乘其時也,惟大人學之成德可以普天下所利、見明其道也。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象曰:反復道也。 君子能通天下之志、體天下之變,屈舒用舍唯時進退者也。故當知終之地、守知至之機,有庇人之大德,守事君之小心,雖在上位反而復守其卑。健於德、敬於人、勤於事上,終日而不懈夕。猶惕然此其道也。雖危,何咎君子所以修其德而後其身也。 九四,或躍在淵,无咎。象曰:進无咎也。 官人者人望其咎也。位髙者,主畏其逼也,位革於下也,可無懼乎?位上公也、逼帝王也、可進而謙讓恤患,以勤百姓將務時,以進其道也。而猶自疑德之薄,而位之下,而卑以自守,故曰在淵无咎也。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象曰:大人造也。 陽升而萬物相見也,以聖人之大德而爲乎天下,明以周之、神以化之,而莫見其狀,則智惘辨其處,萬物咸仰其宜,利見大人而賴其治也。 上九,亢龍有悔。象曰:盈不可久也。 陽極則消之,盈則虧之,終則始之也。亢而不知,雖尊極天下威大四海,未離於悔也。故聖人與時而消息,則堯授舜、舜授禹,不極於亢,而善其終也。 用九,見羣龍无首,吉。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陽者,剛德之物也。凡用者皆取象焉,故曰乾坤,其易之門,邪陽肆而不已,則暴時而後動,則治。夫首者事之,倡也。故聖人之治天下也,有以誅亂去惡者也,應之而正,非其倡也。則天下皆覩聖人之用九之無首也。此天之無私矣,天下之歸矣吉。何往哉!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善於物治之始也,通其情治之道也,利於物而義歸之,守其正則無敗事矣。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悶。不見是而无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确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不易乎世,一世而不可辨也,道未行而名不彰也,世非之而不悶也,吉凶與人同患憂則違之也。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龍德而成行也。非其位而居君德,謹信以為常,得於正也。存誠以防邪,立於中也。善世而不伐,守其謙也。 德博可施,萬物雖利見之,其道未行也。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脩業、忠信。所以進德也,脩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无咎矣。位雖高而猶可進也,德之修也,君子之知,在乎幾也。上體者,位之大也、難至之地也,而能至之,是其所至而至之,則乃免於悔也,故可與論其幾矣。事之難,在乎終也,而能終於下,是素知終而能終也,非義以利人則不能矣。故可與存其義也,進德而不盈也,豈上位而驕乎。安位以自守也,豈下位而憂乎。惕然其危,何咎之有! 九四,曰:或躍在淵,无咎。何謂也?子曰:上下无常非為邪也,進退无恒非離羣也。君子進德、脩業、欲及時也,故无咎。...